總經理“辭退”短信“不開玩笑” 庫管員獲賠
在上海某計算機科技公司任倉庫管理員的李小姐,突然收到公司總經理一則短信,讓她不要再到單位上班,也就意味是炒了她的“魷魚”。不服單位如此的辭退方式,李小姐與公司為是辭退還是擅離職守最終鬧上法院。近日,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判決由計算機公司為李小姐繳納2006年4月至2008年1月期間的綜合保險費;支付李小姐工資、加班工資、年休假工資和支付違法解除勞動關系賠償金計2.46萬余元。
2008年1月1日,李小姐與計算機公司簽訂勞動合同,約定李小姐任倉庫保管員一職,期限從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,稅前基本工資為1851.50元。合同簽訂后,公司以銀行轉賬形式按月發放李小姐的薪資至2010年8月。同年10月下旬,李小姐申請勞動仲裁,要求公司支付拖欠工資、加班,賠償解除勞動關系賠償金及補繳綜合保險費等。同年12月底,勞動仲裁委做出了裁決后,李小姐不服部分裁決再次起訴到法院。
2011年1月中旬,不服裁決的李小姐訴稱,自己早在2005年10月11日進入該計算機公司,雙方簽訂勞動合同后,但公司沒有為自己繳納2006年4月至2008年1月期間的綜合保險費。然而,在2010年10月8日,公司單方面違法口頭通知解除雙方勞動合同,要求自己當天就離開公司。李小姐認為公司此舉屬違法解除,還未支付自己9月、10月的工資,請求法院判令計算機公司支付2010年9月至10月的工資,加班工資、年休假工資,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和為自己繳納2006年4月至2008年1月的綜合保險費等。為此,李小姐提供了公司銷售簽收單、加班記錄以及請假單等材料,其中在一份經理批簽欄中,有公司總經理的簽名,單據日期為2006年8月2日。
李小姐還說,于2010年10月6日,自己按照公司要求在加班時,當日下午5點55分收到公司經理的短信(手機號1860*******):“你好好學打麻將,后天也不用來了。”她開始還以為是經理開玩笑。2010年10月8日,自己到公司上班,領導即要求自己辦理離職手續及盤點倉庫,故認定是公司的違法解除,就應支付賠償金。李小姐還提供公司經理名片一張,上有該經理的手機號。
法庭上,計算機公司辯稱從未做過辭退李小姐的行為,稱李小姐純屬擅離職守,不同意李小姐的訴求,要求履行勞動仲裁裁決,認為雙方的勞動關系自2008年1月1日才建立。還針對李小姐聲稱手機短信之說,辯稱那只手機號的手機,不過是公司屬于公用的手機,不屬經理個人專人專用的。
法院認為,李小姐提供的銷售簽收單、加班記錄、請假單等證據表明,最早一份形成時間為2006年8月2日。從仲裁裁決的內容看,裁決確認雙方系2006年4月1日起建立了勞動關系,并裁決該公司從2006年4月起為李小姐繳納綜合保險費,盡管與李小姐提供證據反映的時間,有4個月跨度尚屬合理,遂法院確認雙方的勞動關系建立為2006年4月1日。至于李小姐認為是從2005年10月11日建立勞動關系,因缺乏證據無法采信,遂法院作出了一審判決。
法官點評:
涉及雙方爭議的手機短信是否為公司經理所發?所發內容是否能認定公司解除勞動關系的意思表示?法院以為:第一、李小姐在訴訟時為補強證據提供名片一張,公司曾在庭審中予以認可,但之后又以書面說明的形式否認。而證據事實經法庭予以確認后,要反悔必須提供證據予以證明。按照名片上記載公司經理的手機,就是涉案手機號。庭審中公司辯稱該手機屬于公司員工所公用,短信并非是公司經理所發出。法院認為隨著人們的生活水準提高,手機不屬奢侈品,“人手一機”的情況已經相當普遍,“公用手機”的現象至少在目前已不多見,故法院認定涉案手機短信為公司經理所發。
第二、短信內容雖然沒有寫明解除勞動關系,但手機所有人是公司負責人,雙方的關系是主雇關系,該短信稱“后天也不用來了”,完全可以理解是公司不要求李小姐繼續上班及解除雙方的勞動關系。從李小姐任公司倉庫保管員職責看,該崗位僅為李小姐一人,她擅自離開了工作崗位,絕對會對公司的工作帶來影響,而在10月上旬公司就收到李小姐申請仲裁的申請書,期間約有20天左右,公司完全應該有時間積極與李小姐聯系,及時對李小姐的行為作出處理。而公司當庭稱也僅僅打了兩個電話,要求李小姐回公司處理倉庫事宜。即使公司該陳述屬實,亦與常理有悖,遂法院認定是計算機公司單方面解除了與李小姐的勞動關系,應支付解除勞動關系的賠償金21382元,涉及李小姐其他訴求與仲裁裁決一致,雙方均不持異議。
熱點文章點擊
-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
- 02工傷認定的情況、申請時間
-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
-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
- 05辭職的流程
-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